首页 | 投资 | 产业 | 创投 | 保险 | 公司 | 企业 | 商业 | 消费 | 行情 | 经营 | 商品 | 基金 |
“现在读书是爱好,将来会成为铠甲和底气!”他们在这里读好书,兴味长 全球消息

发稿时间:2023-04-24 11:26:14 来源: 文汇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现在读书是孩子的爱好和玩伴,以后将成为他的铠甲和底气。”徐家汇街道文化中心的闲置图书交换现场,一位80后妈妈李灵带来了家中“光荣退役”的一套儿童绘本,想换几本少儿科普类书籍,“他长大了,这些书可以留给更需要的小朋友”。今天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春读书,兴味长。今年,徐汇区徐家汇街道光启书苑推出“只此春日,有书一场”世界读书日主题系列活动,爱读书、乐分享的读者带着闲置的图书前来交换是其中一项,既可以换得自己喜欢的新书,也以书为“媒”,在扉页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以书会友,增进交流。

现场,嵌入居民区的四处“灯塔流动书屋”新空间正式授牌开启。“它既是徐家汇街道片区灯塔书房的延伸,也将成为居民交换闲置书籍的‘便利店’,居民家门口的‘文化客厅’。以此为支点,撬动起全民阅读的热情。”相关负责人这样注解。

让图书“漂流”起来

现场台上,汇站居委会主任黄晓花郑重接过了“灯塔流动书屋”的标识牌。作为徐家汇“15分钟文化生活圈”的末梢和触角,徐家汇街道依托居委会办公点沿街设置,在四个试点居委会率先打造“灯塔流动书屋”——图书可以在居委会之间“漂流”,居民们也可以拿着自家旧书来换取。汇站便是其中之一。事实上,在汇站沿街居委会辟出的一个小空间,“灯塔流动书屋”已经有了雏形:一个书架,上面三层整整齐齐码起了60余本图书,涵盖了文学、历史、社会文化、期刊杂志、医学健康等大类。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街道图书馆——光启书苑,而另一部分是居民们自发拿来的。“时不时有居民带着书来捐赠、交换,又忍不住驻足阅读架上的书籍。”在社区工作了7年,黄晓花愈发感觉到居民们对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高。近几年,应社区居民需求打造了个小小的“图书角”,小小的书架总是围着好几个人,还有阿姨爷叔迫不及待:有新书吗?能不能扩充数量、增加书目?眼下,有了“灯塔流动书屋”,黄晓花也很欣喜:居民们“家门口”阅读的期待有了着落。事实上,在此之前,徐家汇街道已经与徐家汇书院的前身——徐汇区图书馆紧密合作,在三个片区“生活盒子”中打造了“灯塔书房”阅读空间,建设运营过程中得到了社区单位的鼎力支持。其中有一支来自中智经济技术合作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的党员志愿者队伍,每周在乐山片区灯塔书房接力开展读者服务,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点赞和好评。

今天现场,“徐家汇街道灯塔书房中智志愿接力队”也正式成立,进行图书排架整理、借还图书等志愿服务。

“这里像个挖掘不尽的宝藏”

“在图书馆看书学习,书香氛围中效率更高。”这是85后郭兴选择光启书苑的理由。因为离家只有5分钟骑车的距离,他也会带3岁的宝宝前来亲子阅读,“这里的儿童绘本还会上新,像个挖掘不尽的宝藏”。公共阅读活动赋予市民浓厚城市归属感,让阅读主体之间相连接,让人与城市相连接。在徐家汇街道,还有更多公共阅读空间。以光启书苑为例,主要包括服务区、阅读区、借书区、图书城堡、多功能活动区(书友会、阅读分享)、数字阅览区、儿友好服务中心、亲子母婴室、报刊阅览室等。

在制定设计方案之初,就将功能定位确定为以亲子少儿阅读为特色:周边未成年人群体多,对面有王家堂托育园,背后就是宛平中学和市四中学;据统计,辖区内有中学5所,小学4所,幼儿园6所,社区学校1所。17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有近2万人。“这样也与临近的徐汇区图书馆形成一种错位互补的功能特色。”光启书苑馆长崔媛媛介绍。因而,馆内还打造了“儿童图书城堡”,设施上充分考虑儿童的身高和阅读习惯,打破了传统的书桌式看书模式,小朋友们可以席地而坐,也可以在城堡树洞里半躺式阅读,阅读形式也更加丰富多样。

考虑到小学生、中学生每天课后的自习需求,每天17点后书籍馆藏区域关闭,提供夜间自习场所,鼓励小朋友在课余时间到家门口的图书馆里阅读自习。但老人的阅读习惯也被兼顾,特意辟筑了报刊阅览室,喜静的86岁读者冯叔是这里的常客,“我每天都要浏览一遍新闻,国家大事就是我的身边事。”崔媛媛说,今年还将举办各类讲座、展览、阅读会、征文、亲子剧场等活动,打造更多书友会,丰富公众文化生活,营造全民阅读、书香社区的良好氛围。

作者:王宛艺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王宛艺摄编辑:祝越责任编辑:顾一琼*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admin

标签: